中央靜脈導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1.1 認識中央靜脈導管
中央靜脈導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或稱中心靜脈導管,是一種放置入身體內主要中央靜脈(如上腔靜脈 Superior Vena Cava)的導管,主要用來提供藥物注射或作中央靜脈壓力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測量用途。
導管可經頸內靜脈 Internal Jugular Vein、鎖骨下靜脈 Subclavicular Vein 或腋下靜脈 Axillary Vein、 股靜脈 Femoral Vein 或臂部的靜脈置入中央靜脈。 中央靜脈導管的用途主要是用來注射藥物(例如化療藥物)或溶液(例如中央靜脈營養液 Parental Nutrition)。因為這些藥物或溶液一般具有一定的濃度,如果從周邊靜脈注射會破壞較小的周邊靜脈,引致發炎及疼痛。因為中央靜脈的血流量大,不易受藥物影響而引致發炎等併發症,故此以中央靜脈導管注射是比較安全及妥善的方法。 除此之外,中央靜脈導管還可以用來驗血,特別是中央靜脈血氧飽和度,同時也能檢測中央靜脈壓力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用以評估我們心肺及循環系統功能。

◼ 1.2 中央靜脈導管的用途
中央靜脈導管有多種不同的臨床用途:
- 中央靜脈導管的最主要用途是提供一個途徑,讓醫生可以用以長時間注射化療用藥物、抗生素、止痛藥物或中央靜脈營養液 Parental Nutrition等。
- 中央靜脈導管可以用作測量病人身體的中央靜脈壓力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於病情危急的病人,測量的數值可以用作評估病人的循環系統生理參數、估計體內的體液多寡,以及評估心肺功能的變化等。
- 中央靜脈導管可以提供一個給予快速靜脈輸液的途徑,例如當病人出現大量出血的狀況或是需要急救的時候,就可以經由中央靜脈導管快速而大量的靜脈輸液。
- 在進行大型手術之前,麻醉科醫生都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前放置中央靜脈導管。
- 導管可以用作血漿置換、收集外周血幹細胞、血液透析等。
◼ 1.3 中央靜脈導管的種類
中央靜脈導管可分為兩大種類:
非植入性導管:希克曼導管 Hickman catheter
這一類中央靜脈導管的管端部份位於中央靜脈之內,管身穿過皮膚的通道,而另一部份的管身和接頭則處於我們身體之外,醫護人員可以利用導管的接頭為病人作輸液及抽血之用。
導管可留置數月至一年時間以上,屬於長期使用的一種,當病人不再需要中央靜脈導管時,就可以拔除。導管亦可以其擁有管道數目分為單腔、雙腔或三腔導管。
完全植入性導管:人工血管 Port-A
這一類導管可稱為皮下植入式輸液座,由一個注射座 Portal 和一條含鎖扣的導管 Catheter 所組而成。這類導管完全植入人體內,導管的注射座會被放置於皮膚的下方,通常會置於右胸鎖骨之下。當醫護人員需要為病人進行抽血或輸液時,就需要以蝴蝶針刺穿注射座表面的皮膚,再進行治療。
當病人不再需要這一類中央靜脈導管時,需要進行小手術把導管及注射座拔除。
◼ 1.4 放置手術過程
- 中央靜脈導管放置手術可以在局部麻醉下以開放式或經皮膚穿刺方式進行
- 開放式:外科醫生需要在右邊鎖骨下或頸部開刀,分別找出鎖骨下靜脈或內頸靜脈,然後把導管置入靜脈內,在X-光導引下醫生把導管末端放置到上腔靜脈(中央靜脈)內,待止好血及把傷口縫合,手術便告完成。
- 經皮膚穿刺方式:醫生在超聲波的導引下把導管放入骨下靜脈或內頸靜脈內,再經X-光導引置入到上腔靜脈之中。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手術傷口比較小,所以病人手術後的痛楚比較小。
- 手術過程需時約30分鐘。
- 由於手術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病人於手術後可以立即進食。
◼ 1.5 手術後需注意事項
非植入性導管:希克曼導管 Hickman catheter
- 於手術後,若傷口無特殊狀況時就可開始注射藥物。
完全植入性導管:人工血管 Port-A
- 一般情況之下,手術後醫生需要觀察傷口24小時,確保傷口没有流血、發炎或腫脹情況發生,之後就可以使用靜脈導管。
- 醫護人員會從人工血管凸起的地方插入專用的蝴蝶彎針,並連接輸液喉管進行治療。
一般護理要點
- 注射點滴期間,醫護人員會以曲別針固定點滴導管於衣服上,以避免點滴管牽扯中央導管而導致導管滑脫。
- 如病人感到疼痛、出血、或發現有滲漏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
- 醫護人員在導管抽血及更換點滴注射喉管時,會以75%酒精或酒精性碘消毒。
- 當輸液或抽血完成後,醫護人員會以抗凝血劑沖洗,以防血塊阻塞人工血管。